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院长信箱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刘伟与学生骨干共话成长担当

    2025-03-28  来源:   编辑: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浏览:

    “迷茫时如何锚定方向?”“科研‘弯路’真的有意义?”“青年学子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3月27日晚,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337会议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火热开讲。院长刘伟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做好专业规划”为主题,与百余名本科生骨干围坐畅谈,用亲身经历传递奋斗力量,以真诚对话解答成长困惑,与青年学子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想信念、专业成长与人生价值的深度对话

    “不要觉得帮同学调试设备是琐事,你收获的可能是未来的科研合伙人。”刘伟分享求学时的趣事,引发会场阵阵笑声。从设计国家级实验室院徽到斩获国奖的喜悦,从初入科研团队时“杀老鼠”的趣事到成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他用幽默的细节还原了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谈及首篇论文历经数十稿修改、文件夹积累超10G数据的艰辛时,更以“走弯路是厚积薄发的必经之路”鼓励学生直面挫折。

    刘伟指出,大学生在学业与成长过程中需注重自我反思,通过客观审视自身优缺点,逐步修正行为策略,形成个人成长的良性循环。鼓励学生们摒弃碎片化信息干扰,主动接收高营养价值的系统性知识,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深入实践项目,培养深度思考能力。针对外部环境适应问题,他强调,需理性认识客观条件的本质,通过主动融入团体、积极承担团队事务,建立互助关系。应重视“持续学习”与经验积累,通过阶段性目标的拆解与实践,逐步提升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形成“不可替代性”。大学生需将学业视为主线任务,而非简单的考试与分数。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掌握学习方法与创新思维,培养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他强调,专业技能迭代加速,唯有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培养跨界学习能力,才能在技术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学生们通过每日反思当前任务,强化执行力,聚焦当下问题解决,以“强力输出”意识驱动实践行动。

    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抛出困惑。面对学生关于“考研与课程如何平衡”的困惑,刘伟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以高分子专业课为例,提出将知识框架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强调,人工智能时代,专业深度决定能否“站稳’,而跨界思维决定能走多远。不要被工具化,要让自己成为问题的“解题器”。当有学生问及“学知识是否只为解决问题”时,他坚定指出,知识是为了与世界更融洽地对话,解决问题只是附赠的礼物。一席话引发全场深思。现场气氛轻松热烈。

    一个半小时的交流中,刘伟院长以师者之诚、学长之真,将个人成长经历与育人理念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话语传递治学为人的深刻哲思,用真诚的互动架起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现场掌声与笑声交织,感动与思考共鸣。作为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励志讲堂的首场活动,本次讲座是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更诠释了一位院长对育人初心的坚守。学院将持续打造“励志讲堂”“青年学者说”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常态化开展学术沙龙、科创实训、榜样领航等特色项目,构建“教风带学风、管理促学风、榜样领学风”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学在烟大,赢得未来”的浓厚学术氛围,切实推动学风建设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全面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院长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每个突破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他让我明白,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通往理想的阶梯!”会后,学子们难掩激动。环材246-2班班长马子超感慨:“这堂课像一盏明灯,不仅点亮了方向,更让我感受到学院领导的真诚与温度。”

    作者:王蕾     责任编辑:倪翠      审核:杨乃军

    下一条:烟台大学副校长王洪波深入班级讲授两会精神专题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