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联系我们 院长信箱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举办第五期环境学科优秀学者发展论坛

    2022-11-17  来源:   编辑: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浏览:

    11月16日下午14时,浙江大学李卫军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毕新慧研究员应邀做客主题为“大气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的第五期环境学科优秀学者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由院长李晓强教授主持,国内多所高校师生线上参会。

    李卫军研究员是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系主任,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我国大气雾-霾及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从微观角度揭示颗粒物表面及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目前共发表110余篇SCI论文,出版中英文双语专著1部。本次论坛李卫军研究员以《大气黑碳气溶胶与气候变化》为题,向与会师生讲解了碳中和下研究黑碳的重要性及科学意义,解析了量化黑碳颗粒的形貌和模拟其光学特性面临的挑战。其团队使用分形维数表征了城市、郊区和高山站点的黑碳形态,并利用三维仿真建模方法EMB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模拟外场观测的黑碳单颗粒光吸收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黑碳单颗粒的包裹程度和包裹层厚度的多样性导致了黑碳粒子群的光吸收增强存在显著差异。

    1. 大气黑碳光吸收对辐射平衡和气候的影响

    毕新慧研究员的研究领域为大气气溶胶的物化性质表征及环境气候健康效应。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环境领域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毕新慧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模式预测云雾过程可能是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目前对云雾过程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演化机制仍不明确。其团队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表征了云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特征和光学特性;对云事件中的云残余颗粒、云间隙颗粒和无云背景颗粒进行了单颗粒组分在线观测,原位追踪了云中过程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研究结果表明,云中过程可促进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云中形成的有机物会影响黑碳的形貌和混合结构,从而对其光吸收增强产生影响。

    2. 云水中有机物的分子特征

    本期论坛内容丰富,参会老师和学生认真学习报告精髓,进一步开阔了学术视野。

    作者:环材学院     审核人:刘伟     责任编辑:王蕾

    上一条:我院举办第六期环境学科优秀学者发展论坛 下一条:我院第三期和第四期环境学科优秀学者发展论坛成功举办